今年3月,医院职业化管理团队撰写的《建绿色节约型医疗 需要普及心理治疗》的自媒体文章被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《中国医学人文杂志》选中,刊载在第5卷第5期上,似乎反映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需要。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过渡到现代生物-心理-社会医学模式,的确需要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。这是源于患者不仅仅需要有切实的生物医学疗效,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就医体验,特别是一些慢性病诊疗和康复医疗,生物疗效一时难以显现,而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干预,从而让患者产生良好的诊疗效果体验,特别是对于身心疾病更是如此。
因而,医患沟通从现代医学模式的应用中,不仅仅是一个改善医患关系的行动,也是切实改善患者疗效感受与体验的一个重要的医学手段,是现代医学诊疗中的心理学与社会学技术应用,直接服务于临床诊疗的目标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医患沟通不只是一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增值服务内容,也是医疗核心价值的内容。
心理学技术训练对于医患沟通水平的提升反映在四个方面:
一是需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。市场社会环境下的患者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生物医学就诊者,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心理来访者的角色,如果按照生物医学模式进行诊疗,医患沟通就难免不出现障碍。如果在接诊或诊疗过程中,既把病人当患者,又把病人当来访者,部分借鉴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的角色,首先注重医患关系的建立,擅于倾听、运用尊重、真诚、共情或同理心的心理学方法,既对患者做生物医学诊断,也通过观察、访谈或心理测验来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需求,有针对性的进行生物诊疗和心理疏导,把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恰当地加以运用,医患沟通的目标性效果一定会更好,同时也能大幅度地提升疾病诊疗的疗效感受与体验。
二是需要充分掌握知情同意的心理学技术。良好的医患关系必须是基于双患者为中心的伦理关系,知情同意涉及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。然而就医学的知情而言,医疗信息在医患双方来说很难达到对称沟通,某种意义上来说患者永远无法第一时间或者做到充分知情,况且医疗过程中的很多状态是无法提前预知与预测,更无法做到让患者的完全知情,这就无法让患者做出真正符合自己意愿的同意。在这种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客观环境下,如何能让患者在运用知情同意权中有自信和相信,就非常需要有医患双方良好的心理互信关系。知情同意的告知、患者理解与接受的过程也就离不开基本的心理技术应用了。
三是需要学习与掌握医疗无障碍管理的基本方法。医患沟通的场景一是医院现场,一是互联网上。不同的环境对于沟通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。沟通环境决定了沟通的形式、过程与效果。医患沟通有时并不决定于沟通的内容与技巧,很多时候决定于沟通的环境。包括就诊环境优化、诊疗流程再造、诊疗行为设计、医务管理策划等方面。医疗无障碍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,医患沟通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四是需要重视医患双方的心理管理。医患沟通过程与效果受医患双方本身的情绪与情感影响。譬如: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、角色表现,患者的心理预期和疾病折磨中的痛苦。医患沟通还需要有一整套的心理管理机制,对于沟通前、沟通中、沟通后进行质量把控,做好心理预警,防止医患沟通差错与过失,防范医疗意外后的医疗纠纷发生。面对医疗纠纷,有科学的应对措施,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痛苦,防范恶性医疗纠纷事件发生。
医患沟通的医院内培训,在抓好医德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训练以外,可以按照系统管理的思维,进行全面的心理学技术训练,通过医患沟通的心理与行为科学观念形成、知识知晓、技术掌握和角色建立,从而有效地应对或引导患者,形成良性互动的医患沟通,达成预定的医患共同诊疗目标。